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四下反切子德切頁碼第135頁,第3字續丁孫

則等畫物也。从刀从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𠟻古文則。

𠞋異體𠟔

亦古文則。

𠟭籒文則从鼎。
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以為「則」字「从刀,从鼎,當是宰割之宰之本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八反切遭德反頁碼第349頁,第1行,第1字述

等畫物也。從刀、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則,節也,取用有節,刀所以裁製也。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49頁,第2行,第1字述

古文則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49頁,第2行,第2字述

籒文則從鼎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49頁,第2行,第3字述

亦古文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四下反切子德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713頁,第1字許惟賢第317頁,第7字

等畫物也。

段注等畫物者,定其差等而各爲介畫也。今俗云科則是也。介畫之,故從刀。引伸之爲法則。假借之爲語䛐。

从刀貝。貝,古之物貨也。

段注說從貝之意。物貨有貴賤之差。故從刀介畫之。子德切。一部。

古文則。

段注重貝者,定其等差之意。

籒文則。从鼎。

段注《鼎部》曰:籒文以鼎爲貝故員作𪔅。㜏作𪔈。霣作䨶。則作𠟭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(近代)朱一等畫物(分得平均)。故引申為法則。《墨子》有則刑(則,畫也)。《左傳•文公十八年》「毁則為賊」。(殺人為則又為贼,則、賊有相反義)。

朱三「毀則為賊」,然賊即則,《書•舜典》「怙終賊刑」,古文為「則刑」。二字聲誼相近。

錢一等畫物也(分得平均也)。故引申為法則。《墨子》有則刑(即以刀殺人),則,盡也。《左傳》:「毁則為賊」,則、賊雙聲(殺人為則,又為賊;則、賊有相反義)(?)

白话解释则:均等划分财物。字形采用“刀、贝”会义。贝,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。

字形解说西周甲骨文及金文之「則」字從刀、從鼎,是用刀刻畫鼎紋之義,與《說文》籀文構形相同。古文字每單複無別,有的西周金文從二鼎,是製鼎之時,對照器樣,刻劃器物的意思。戰國文字以後,「鼎」訛變為「貝」,則又《說文》古文構形從刀、從二貝的來源。戰國文字有兩種構形,一種繼承甲金文從刀、從鼎;另一種則從刀、從貝,是篆文的所本。篆文、隸書從鼎、從貝兩形並存,楷書則據篆文而來,定形為「則」。「則」字本從刀、從鼎,從刀,表示用刀刻畫的意思;從鼎,表示原鼎器範,或同時並呈新鼎器樣,《說文‧鼎部》:「則,等畫物也。从刀、貝。」指依照原鼎器範,與刻劃出之新鼎器樣,絲毫不差,本義為用刀刻劃鼎文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教育部標準字作「則」,規範字作「则」,是偏旁類推。

則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268頁,第5字2陳昌治本第358頁,第9字3黃侃手批第278頁4說文校箋第178頁,第13字5說文考正第168頁,第13字6說文今釋第603頁,第3字7說文約注第1059頁,第2字8說文探原第2465頁,第1字9說文集注第880頁,第3字10說文標整第107頁,第16字11標注說文第175頁,第8字12說文注箋第1376頁,第1字13說文詁林第4633頁【補遺】第16691頁14通訓定聲第859頁,第4字15說文義證第359頁【崇文】第1433頁16說文句讀第528頁17說文新證第353頁,第2字18章授筆記第185頁,第1字19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532頁,第2字20古字釋要第442頁,第4字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决赛_世界杯是 - rchzw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