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八纮”一词的典故出自中国《列子·汤问》与《淮南子》,本意指八方极远之地,后来代指天下:

:汤又问:“物有巨细乎?有修短乎?有同异乎?”革曰:“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,其下无底,名曰归墟。八纮九野之水,天汉之流,莫不注之,而无增无减焉。” — 《列子·汤问》

九州外有八泽,方千里。八泽之外,有八纮,亦方千里,盖八索也。 — 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[1]

文学作品中最早的类似用法起源于曹植的《大暑赋》和《与杨徳祖书》[2]:

壮皇居之瑰玮兮,歩八纮而为宇。节四运之常气兮,逾太素之仪矩。 — 《大暑赋》

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,顿八纮以掩之,今尽集兹国矣。 — 《与杨徳祖书》

“八纮”一词后也出现在以汉文书写的《日本书纪》第三卷:

上则答乾灵授国之德,下则弘皇孙养正之心。然后兼六合以开都,掩八纮而为宇,不亦可乎! — 《日本书纪》·卷第三·神武天皇即位前纪己未年三月丁卯条之令从《日本书纪》中的这段话又延伸成“八纮为宇”的说法,之后则逐渐改成现在所见的“八纮一宇”。

在天皇纪元2600年(1940年)发行的八纮一宇纪念邮票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决赛_世界杯是 - rchzw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
top